台積電開會的關鍵字,就是AR
根據朝日新聞的長篇報導,台積電及台灣半導體產業強大的秘訣,大概反映在以下幾點:
1. 極度重視穩定生產及生產效率
曾經手多個晶圓廠建廠案的一位營造商高層就說,「建廠時程必須嚴格遵守,甚至要提前完工」。
一位台積電前員工則透露,「公司強調與客戶的信任關係,對於材料供應商的要求也很嚴格」。
2. 台積電開會的關鍵字,就是AR
根據前員工的說法,台積電內部每次開會,一開始與會者就要回報前一次會議交辦的未解決事項,也就是AR(action required,待完成任務或行動要求)。
如果產線設備出狀況,負責部門一天得開好幾次會,而且每次開會時配合的供應商都必須提出解決方法。
3. 台積電極度重視面對面溝通
報導中提到,台積電會把行動電話配給供應商的工程師,即使是在半夜,只要產線有任何緊急狀況,供應商工程師接電話後必須在兩小時內趕到台積電的產線,以確保能儘快恢復正常生產。
4. 台積電以高標準要求供應商,已成為業界標竿
台積要求供應商的地方,連防災設備都不放過,以確保產品交貨不受影響。
一家有接觸日系企業的供應商主管就說,「台積電對於供應商在品質及危機管理的要求極高,但我覺得,只要有做過台積電的生意,就能獲得業界的信任。」
5. 台積電致力防範營業祕密外洩,特別是外流至陸廠
台積電的許多製程,都是運用全球最高階的設備及材料,只是就算有人挖走了部分工程師,也不容易把台積電的所有本事都學到。
「研發工作是分給數十組人馬執行,而且必須與供應商密切配合。想要用挖角的方式學到(台積電的)技術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」
供應商:「每天得寫50頁報告,每晚10點跟台積開會陳報」
日本媒體對於台積電供應鏈及生產現場的探討,其實之前就有。2021年9月日本經濟新聞曾有個系列報導,其中提到由於高階製程早已供不應求,台積電及相關供應鏈都承受巨大壓力。
舉例來說,有些台積電的中階產線主管,每天凌晨3點才能回家已成為常態,甚至得開始以廠為家,在晶圓廠過夜,甚至根本沒有周末假日可言。
至於對服務台積電的(日系)供應商工程師而言,每天甚至得抱著手機睡覺。只要台積電產線有任何狀況,不論是半夜12點或大清早6點,供應商的工程師都得隨叫隨到。
在日系供應商眼中 台積電榮景其實潛藏危機
「我們沒時間可以休息,每天得寫50頁報告,在每晚10點鐘與台積電的會議上陳報,確保他們的良率及設備狀況可以改善,只是我快要忙死了。」
受訪的是一位在新竹日系供應商上班的30多歲A先生,他揉著疲累的雙眼說,「我們是還好,倒是台積電高層的緊張感,是我們無法想像的」。
但在日系供應商的眼中,台積電的榮景其實潛藏危機。
一位日本主管就說,「在美國、日本、德國、還有台灣的新竹、台南及高雄,大家都想要蓋工廠(晶圓廠),但沒有人,事情就辦不成。如果台積電有什麼萬一,就會影響全球經濟,但全世界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現實有多恐怖」。